剛加入 Meta 工作的感受 🍋

生活更新時間!我從 Minerva 畢業後,在 Meta (前 Facebook)做軟體開發。八月入職後,低頭學習,經歷過了公司的裁員,試著多看多想,等到準備好了,現在紀錄一下入職初感受

原貼文寫在我的臉書上

在 Meta 總部上班的日常

【Meta 的工具文化 & 對軟體的想像 💎 】

加入 Meta 之後,我順著公司的 Bootcamp 制度,花了約六週的時間學習公司的工作模式。

與此同時,我在內部尋找我要加入的組、結識同期開始工作的同事。似乎挺像大學營隊的氣氛,是輕鬆好玩的開始。

如同前 FB 前輩 Wen 的形容,在這裡,我感受到注重效率的工具文化。舉例來說,我們有包山包海的內部軟體:從辦公室與接駁車的資訊、寫程式的開發工具、甚至是製作迷因圖。可以說,只要有跟資訊需要處理,就會有個內部工具存在。

作為只有在新創待過的新人,也作為一個平常關注軟體工具的人,我在這裡看見了成熟的工具文化。在大公司工作之後,更能想像完善軟體支持各行各業職人的發展。我很期待工具帶來更多意義的未來(舉例來說,這幾天 ChatGPT 席捲社群,就是先端工具普及的完美例子)

文化上,我也在 Meta 感受到自由、從下到上(Buttom Up)的溝通方式。文件能看,同事願意交流,有自己做事的規劃空間。加上同事都是高效地在做事,讓我覺得是一個沒有學習限制的好所在。

【Business Messaging 的趨勢 📈 】

看看、聊聊、想想後,我加入了一個 Click-To-Message 的廣告產品組。能參與到 Meta 在商業通訊(Business Messaging)的佈局、觀察團隊如何開拓美國外的市場,是讓我著迷的部分。

我笑著說:「沒想到會加入廣告組,我原本想加入 IG 對抗 Tiktok (哈)… 但是來了 Meta,我特別想體會這邊的廣告組;就好像假如我去巴黎旅行,我會想體會當地的可頌 🥐」

近年與未來,通訊軟體正在取代 Email 或電話,成為人跟商業互動的管道。私訊(Messaging)帶來的優點,是比 email 即時豐富,同時比電話還要非同步。身在台灣,有目共睹 Line 的成長。即使 UX 不是最好,但在商業帳號上做對了很多事,變成我們普及的互動方式。

(Meta 有世界三大通訊軟體 — Instagram, Messenger, WhatsApp,所以很有潛力影響人如何跟商業互動,也能提供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!)

(也回頭感謝之前在 Cooby 的機會,讓我初步接觸到這個領域!)

【職涯之初的學習 🍏 】

「那麼我究竟想在職涯發展上專注於什麼領域呢?」這個一直以來有的,似乎沒有在找到工作後散去。

坦白說我還沒有很定下來!我到現在仍對 Developer Tools 很有熱情。暑假幫一家時尚電商做資料分析,也發現 Shopify 帶動的典範轉移相當好玩。而在現在善用 Meta 的巴黎甜點資源,學習數位廣告與商業通訊,也覺得相當充實。

可以說,我還沒有像一些景仰的人在 23 歲時,就開始發展自己的專才。但希望在這幾年積極探索方向,對我而言這等於: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想法,把基本功打磨好,保持觀察力,花時間獨立思考。

在職涯之初,相當重視我的學習環境。也在 Click to Message 組幸運的找到天使 Manager,在這段時間一直支持我的學習,回饋給我可以改善的地方。我才有辦法發現、打磨一些既有的壞習慣,這樣「內部整修」對現在的我而言是相當可貴。

【三個在大公司的觀點改變 👀】

以前認為「在大公司工作會變得從眾,而放棄自我追求」。回想起來,或許是在求職論壇看多了,有了很多的「聽說」。

原有著如此的內在衝突,加入 Meta 後 ,反而更自在了些。有了充實的學習,讓我覺得現在對自己的位置很安心。下班後,也沒想像的忙,有時間(跟心情)掌握自己的生活:例如打排球、學新東西、跟朋友在舊金山灣區出遊。相當感恩!

另一個改變的觀點,是對於事件的獨立思考。是 Meta 實在太常上新聞被酸了,然而這些新聞,時常無法呈現足夠全面的觀點。能看到內部的觀點後,我就有兩種以上的論述可以權衡。像是裁員一事,雖然不太適合分享太多,但也是經歷了多方觀點的思考機會。

不等於說我對 Meta 極度樂觀。反是知道,由於這幾年 Meta 一直在改變,產生了有問題或品質不好的設計。對此,即使我能改善的非常有限,還是很樂意與大家私下討論(由於還沒跟雇主感情深到會幫護航,哈哈哈)

最後,想寫下這篇,是知道這可能是人生眾多重要時刻之一。老實說,我想儘可能的保護在台灣或 Minerva 累積的經驗與性格,不要變成大公司的大寶寶,讓新舊觀點可以和平共存。

謝謝過去給我實習機會的老闆、在求職時幫助的熱心人、同儕朋友的打氣!

--

--

黃岳涵|Yueh Han Huang

Software Engineer @ Meta; 練習問得更深,解釋得更清楚 📚 bojne.com